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开展2026年乡村振兴产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 时间:2025/9/5 0:00:00
- 来源:云南省科技厅
- 浏览:0
各州(市)科技主管部门,有关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部署,依托县域资源优势,以科技赋能为核心,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延伸产业链、提升竞争力,着力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植壮大一批县域特色产业,实现联农、带农、惠农、富农的总体目标,现就2026年乡村产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方式及推荐要求
(一)着力打造“土特产”。围绕县域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业产业,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加快转化应用一批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模式,打造特色鲜明、品质优良、前景广阔的“土、特、产”产品及品牌,提高地方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二)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项目申请的财政科技经费企业占比不低于70%,高校院所、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参与单位合计申请财政科技经费比例不高于30%。项目支持财政经费额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三)加强政策引导。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已明确建立联农带农、利益链接共享机制企业,或国家(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边境县(市)、民族自治县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或已建立基层党组织企业,或联合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申报项目的企业。
(四)严格审核把关。各州(市)科技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项目组织、审查、推荐职责,切实选好承担主体,选好县域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组织推荐项目,做到宁缺毋滥。原则上每县市区推荐申报1个项目,已列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试点县,可适当放宽。
尚有乡村振兴产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在研或未完成项目验收的县市区,暂不接受推荐新项目的申报。
二、重点选题方向
(一)特色杂粮豆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主要支持内容:针对特色杂粮豆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开展特色杂粮作物优良品种筛选、轻简化栽培、产品精深加工、品牌开发等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
主要定量考核方向与内容:集成示范特色杂粮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形成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和企业技术标准;开展技术培训;带动农业合作社和农户;形成新品种种植、技术应用和产品开发一定规模,企业增效;实现联农带农和助农增收。
(二)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主要支持内容:针对咖啡、茶叶、魔芋、油料、糖料等经济作物发展专业化、品牌化,配套栽培技术模式等方面存在问题,围绕品种筛选、高效栽培、产品加工和品质提升等关键环节,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提高企业效益和产品竞争力。
主要定量考核方向与内容:集成示范特色经济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形成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和企业技术标准;开展技术培训;带动农业合作社和农户;形成新品种种植、加工技术应用和产品开发一定规模,企业增效;实现联农带农和助农增收。
(三)特色水果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主要支持内容:针对云南特色水果产业良种率低、采后保鲜与精深加工技术低、产业效益不稳定等问题,引进和筛选适宜区域产业发展的优质品种,进行繁殖基质配置、智能化水分管理、水肥药一体管理等种苗繁育等技术示范;开展采后处理、鲜果保鲜等高值化综合加工利用关键技术应用,形成特色水果产业发展创新模式。
主要定量考核方向与内容:筛选适宜性特色水果品种;制定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或标准;形成区域公共品牌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带动农业合作社和农户;形成新品种种植、技术应用和产品开发一定规模,企业增效;实现联农带农和助农增收。
(四)特色蔬菜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主要支持内容:针对特色蔬菜等健康种苗繁育技术缺乏、绿色有机生产技术规范滞后、采后保鲜与精深加工技术低、产业效益不稳定等问题,开展特色蔬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持续推进互联网+蔬菜绿色生产,集成分级、包装、储运保鲜及产地初加工技术标准,运用产地、贮运、销售等全覆盖式的蔬菜采后全程保质技术,提升蔬菜储运保鲜品质。
主要定量考核方向与内容:筛选适宜性蔬菜品种;制定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或标准;开展技术培训;带动农业合作社和农户;形成新品种种植、保鲜和加工技术应用一定规模,企业增效;实现联农带农和助农增收。
(五)森林资源开发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主要支持内容:针对坚果、花椒、竹子、油茶、橡胶等特色经济林,以及森林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低的突出问题,集成良种选育、配套苗木扩繁、山地高效栽培、林下资源开发利用、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基地建立和产品研发,解决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中的技术需求,为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主要定量考核方向与内容:筛选优良种源、单株及无性系良种;进行规模示范种植养殖;形成配套的良种扩繁、山地高效栽培及综合加工利用等关键技术;开展技术培训;带动农业合作社和农户;形成一定规模科学种植养殖和新产品开发,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企业增效;实现联农带农和助农增收。
(六)养殖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主要支持内容:针对牛羊(奶)、猪、禽类、蚕、蜂、水产等养殖专业化程度、绿色高效生产、饲用优良品种、加工技术等方面存在问题,围绕饲草种植及加工、养殖、疫病防控等关键质量控制点及质量控制技术进行示范应用,实现质量标准化、产品绿色有机化。
主要定量考核方向与内容:集成示范畜禽标准化生产技术和产品加工技术转化应用;提高畜禽产品生产效率和商品化率;开展技术培训;带动农业合作社和农户;形成一定规模科学养殖和产品开发,提高养殖水平和生产效率,企业增效;实现联农带农和助农增收。
(七)其他乡村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主要支持内容:能够充分发挥县域资源优势,有利于推进特色乡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提升竞争力,有利于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节本增效,助农增收,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主要定量考核方向与内容:集成相关领域技术;形成新产品、新模式、新应用等;开展技术培训;带动农业合作社和农户,形成一定规模,企业增效;实现联农带农和助农增收。
三、申报要求
项目申报及参加单位应当符合《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相关规定,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项目牵头申报企业应是在项目实施地县域设立、登记、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相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鼓励开门开放,充分发挥省内外优势科技力量,产学研联合申报,多家单位联合申报的,须附合作协议或合同。
(二)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盈利且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提供上一年正规赋二维码的财务审计报告,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边境县、民族自治县原则上可在500万元以上)。有项目配套经费的能力,企业自筹资金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1,并在经费预算说明中提供经法人签字确认、企业盖章的经费承诺书。
(三)企业须将科技项目经费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账管理。
(四)项目负责人应为企业具有一定科研组织与管理能力的技术负责人或法人,或经认定的企业科技副总。如属于科技支撑服务单位非本企业人员,应提供经法人签字确认的聘用有效材料并加盖企业公章,确保项目负责人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
(五)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2026年1月1日—2028年12月31日)。
四、申报流程
(一)网络填报
1.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可登录云南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https://kjgl.kjt.yn.gov.cn/egrantweb/,以下简称信息系统)在线申报,申报截止时间2025年10月10日24:00。
2.申报类别请选择“创新引导与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项下“乡村振兴科技专项”中对应项目。
3.没有注册信息系统账号的申报单位及参加单位,请先完成注册。
(二)推荐部门审核
申报材料由推荐部门在线审查、签署推荐意见后提交省科技厅(在线申报不需提交纸质材料)。推荐单位应切实履行职责,严格审核,在线审核时间为申报主体提交申请后3个工作日之内,审核截止时间2025年10月13日24:00。
五、咨询服务
(一)业务咨询电话
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0871-63163265、63194887。
(二)申报系统技术支持
爱瑞思软件(深圳)有限公司:400-161-6289。
省科技厅信息中心:0871-63133894。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9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